巴西国油:从技术追赶到技术领先
|
|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
文字:【 小 中
大 】 我要投稿 |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总部设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是一家以石油为主体、上下游一体化跨国经营的国家石油公司,也是南半球和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2018年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73位。
在巴西国油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成立之初,以油田开发和进口原油加工为主,并不重视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落后,导致上世纪70年代巴西石油90%依赖进口。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公司逐渐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改变了原有的发展策略,开始重视技术创新。
由于自身技术能力薄弱,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巴西国油实施了技术追随战略,即主要通过技术合作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获取技术。例如,1977年公司与服务供应商(Sedco-Hamilton)签订了技术援助合同,获得最新海上技术——浮式采油系统;1978年与美国服务供应公司Vetco建立合作关系,获得第一棵无隔水罩的水底采油树,安装在巴西东部Enchova油田。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巴西国油重视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对引进的技术或设备进行全面探索、改进、创新,不断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增强创造知识的参与程度。20世纪80年代末,巴西国油与瑞典公司Gotaverken Arendal AB(GVA)签署技术援助协议,公司获得了半潜式平台设计方案,并开展自主设计,使公司初步掌握平台设计程序。
通过技术学习,巴西国油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开始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组成协作研发联盟,如1992年加入了俄克拉荷马大学建立的岩石力学联盟,但研发的关键活动通常由合作伙伴负责进行,巴西国油只配合项目进展做一些辅助活动,但能共享项目研发成果。
在具有了一定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巴西国油开始进行新技术研发、原型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并采用技术转让、技术交换等方式,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吸引其他技术领先者进行合作,从而获取更多的技术。如巴西国油用半潜式浮式生产系统知识与壳牌张力脚式钻油台进行技术交换;与BP、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浮式生产系统技术交易协议。在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技术的过程中,巴西国油也开始负责R&D关键活动。
经过“技术追赶——自主创新——形成技术优势”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末,巴西国油在深水、超深水及盐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已跃居国际领先水平。1992年和2001年两次获OTC颁发的“深海石油开采技术”证书,2015年凭借先进的盐下层油气开发技术再次获OTC奖,成为全球公认的技术创新者,公司技术创新战略也由技术追随转变为技术领先。
巴西国油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善于利用内外部技术资源,注重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长期保持高额的科研投入,研发投入强度0.6%以上,高于大多数国际石油公司,其中30%的研发经费拨付给外部合作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培训和留住人才等方面全球享有盛名。这些技术创新及管理举措,使公司成为从技术追赶到技术领先的成功典范。
巴西国油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一个引领拉美,集盈利、社会及环境责任于一体,在国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体化能源公司”,2020年成为世界五大一体化能源公司之一,2030年成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将继续支撑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作者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一级专家杨虹)
|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声明:
①本网刊载的所有内容,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若本网转载相关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立即处理。
③本网登载此内容是为了传递更多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相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
来源:中国石油报社 |
作者:杨虹 |
时间:2019年11月13日 |
浏览1164次 |
精彩导读 |
|
排名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1 |
黄维和 |
男 |
教授级高工 |
2 |
熊春明 |
男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3 |
高雄厚 |
男 |
教授级高工 |
4 |
张义杰 |
男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5 |
廖广志 |
男 |
教授 |
6 |
付兴国 |
男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7 |
冉启全 |
男 |
高级工程师 |
8 |
李阳 |
男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9 |
罗健辉 |
男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10 |
王璞珺 |
男 |
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