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石化发布消息获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化工总厂今年1至8月一系列亮丽的数字,展示出了该厂由生产单一燃料油向生产特种油转型迸发出的强劲态势。今年起,该厂改变原有炼油方案,通过“分输分炼”加工模式,根据不同原油性质生产不同产品,实现了炼油装置效益最大化。
不同品质原油分输入厂
过去,
胜利石化总厂加工的原油以东营原油库管输的东辛、现河混合原油和来自纯石线的纯梁原油为主,高硫原油和低硫原油两种原油混合后一起进入装置进行混合掺炼生产,产出汽油、柴油、液化气等为主的燃料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市场比较饱和,竞争力不足。
今年以来,他们通过“分输分炼”加工模式,将高硫原油和低硫原油通过差异化分开运输,再将高硫原油和低硫原油分开炼化,产出不同产品,让每一滴油品都产生最大效益。“整只鸡销售可能就值80元,如果把鸡分割,分成鸡爪、鸡脖、鸡胗等销售,价格可能就会翻倍。”该厂厂长、党委副书记谷月刚形象地比喻。
首先第一步是分输。“我们严格按照油田党委给石化总厂提出的‘分输分储分炼’要求,借鉴同行业先进技术,摸清油田原油资源特征,找到了海洋、桩西、孤东的环烷基原油和低硫重质原油及纯梁、现河含硫中质几种不同品性的原油,为‘分输分炼’打下了基础。”油田副总工程师兼石化总厂党委书记、副厂长崔国居介绍。
为实现分输,在油田生产运行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的带领下,石化总厂相关人员由北向南,将所有输油管线的图纸翻阅了一个遍,最终在胜采厂外输阀组间找到了仅相隔4米的孤罗东、孤永东管线。经上级部门调整原油流向,油田的高含硫原油从原来的孤永东管线插输到孤罗东管线,孤东、桩西低硫原油经孤永东管线以管输的方式进入东营原油库,再经过东临线进入石化总厂的炼油装置,实现了高硫、低硫不同原油通过不同方式入厂,在原油罐区实现分储。
分炼模式挖掘装置潜能
实现分输后,第二步就是分炼。将高硫纯梁原油和低硫海桩原油在不同时段里输送到原料预处理装置分别加工生产,在一个切换周期内加工两种不同品质的原油,从而得到不同的目标产品。这就好比,一段时间内市场馒头畅销,锅里就多蒸馒头;市场包子好卖,锅里就多蒸包子,通过紧跟市场变化需求,生产加工不同的产品,获得最大效益。
7月27日,炼油一部接到指令:生产工艺切换成加工纯梁原油7400吨,加工27个小时。像这样的原料切换加工,7月份就完成了4次。连续的原油切换生产对装置安全运行带来了考验,对工艺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硫含量的纯梁原油加工后产生的高硫渣油,易裂解、生焦少,是优质的催化裂化原料,但是无法满足低硫重质
船燃品质要求。海桩原油加工后产生的渣油芳香烃含量高、不易裂解,但硫含量低,是优质的低硫重质
船燃调和组分。因此,通过“分输分炼”将高硫渣油用于催化裂化生产,提高液化气、丙烯的收率,延长催化装置的生产周期。优化调整各种工艺参数,生产高品质低硫重质
船燃产品,进一步抢占了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市场份额。
实施分炼后,他们利用来自孤东、海桩的低硫重质低价原油生产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特种油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实现胜利原油的提质增价。
推进“油转化、油转特”
该厂协同油田相关部门,加大对胜利油田原油化验、评价,找到了生产光亮油、润滑油等特种油品基础油,通过“分输分储分炼”,发挥现有装置产能优势和资源优势。
6月7日,重油催化装置脱固净化后的催化油浆化验检测分析一次合格,进入原料预处理减黏装置作为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的调和组分,标志着该厂新建3万吨/年催化油浆净化处理装置一次投产成功。通过增上油浆净化措施,拓宽了石化总厂低硫重质
船燃组分来源。下一步,他们在将净化后油浆作为低硫重质
船燃调和组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净化后油浆作为生产优质炭黑、重交通道路沥青及导热油等高价值产品原料的研究。
在忙碌的东营原油库迁建现场,铺设到石化总厂的东石线正在施工中,累计焊接长度已达2.6千米。项目全部完成后,油田原油通过东石线进入该厂炼油装置,彻底打通“分储、分输、分炼”环节,实现炼油效益最大化,为“油转化、油转特”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该厂在持续完善“分输分炼”经验的同时,紧盯行业变化,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布局,发挥油田优质原油资源,推动润滑油光亮油、橡胶填充油、变压器油、橡胶增塑剂等特种油品的生产研究,实施光伏发电、绿色氢能源、二氧化碳捕集等新能源项目,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