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通过不断提升油藏注入水水质和处理效率,水质监测已覆盖油田注水系统96.37%处理水量,出站
水质达标率86.38%,井口水质抽样达标率达到76%,比上年度提升了12.5个百分点。
注水驱油提高采收率是老油田稳产上产的主要手段,注入水的质量对开发效果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长期以来,研究院紧紧围绕管线腐蚀结垢、储层孔道堵塞、地层压力降低等生产瓶颈,大力开展水质改善技术攻关,与各采油厂协同配合系统实施综合治理,取得可喜成效。
加强技术攻关,不断优化方案
围绕水质核心指标开展了十余项水质改善及降本增效研究。在江汉针对钟112井区腐蚀问题,提出源头治理方案,更改药剂投加节点,钟市注水系统平均腐蚀率降低90%以上。在清河根据结垢产物确定了南区注水系统腐蚀机理,开展降本增效研究,仅投加杀菌剂即有效抑制了南区系统腐蚀,南区水质综合达标率由58%提升到90.9%;北区药剂投加模式由连续式改为冲击式,系统平均腐蚀率降低了70%以上。在坪北推广电解杀菌技术,彻底解决细菌难题。
在荆州开展《红花套井区一体化治理方案》研究,重新选定注入水源,红花套井区日注水量由最低时每天仅41立方米提升至114立方米。这些方案(技术)有效解决了各个油田的水处理瓶颈问题,极大提升了水处理效率。
加强厂院配合,严格制度执行
在严格执行“定期检测、定期通报、定期预警”制度的同时,研究院与各采油厂共同研究制定了生产现场的过滤器及罐体清洗、干线清洗、班站水质监测、台账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实践证明,制度体系有力支撑了注水站水质管理。近年来,因维护成本升高、干线设备陈旧等因素影响,水处理效果呈变差趋势,该院通过现场调研,提出了优化目前在用的水质管理制度的建议,各采油厂积极采纳、密切配合、严格执行,取得显著效果。
南区联合站将泥沙清理周期由一年缩短到一个季度,井口
水质达标率由65.3%提升至77.8%;江汉采加强管线清洗频次,清洗前后对比井口
水质达标率由67%提高至75%。
加强思路转变,实现管理提升
根据形势变化和职能分工,研究院由以往“劳务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各采油厂由“被动监测”向“主动检测”转变。
一方面,研究院协助各采油厂建立检测技术,在检测设备、试验方法等技术问题上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实现了各采油厂对所有站点水质的日常性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对重点注水系统进行季度抽查,偏远站点随机抽检,并按时发布水质公报,对各采油厂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对目前存在的关键指标提出预警,明确下步重点提升站点、井点,提供治理思路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