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分公司物资供应中心建立需求、生产、采购、价格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让需求提报更精准、采购业务更智能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近日,集团公司第28届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揭晓,
西南油气分公司物资供应中心申报的《基于“
互联网+”的全要素供应链运行机制》被评为管理创新二等奖。该成果以“需求感知、信息互联、智能采购、智慧管理、供需协同”为总体思路,构建多方参与、畅通互联、共建共享的供应链管理平台,逐步扭转“标准杂、需求散、生产急、流通弱、协同难”格局,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今年以来,该中心不断总结、探索新形势下物资供应工作新模式,以“深化信息化应用,推动供应管理转型升级”为主线,根据不同业务阶段,建立需求、生产、采购和价格等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让需求提报更精准、采购业务更智能。截至目前,物资总库存降低60%,节约物资储备资金2亿元,降低储备成本超千万元。
打造一体化供应链,采购时效提升30%
“随着天然气大开发不断推进,多项目、多区域、多平台同步运行,
西南油气田物资采购时效必须精确到小时。物资供应部门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作方式老化,服务低效,就难以适应油气田高效勘探开发的需要。”该中心在周工作例会上提出要求。
为此, 他们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贯通业务运行链,打通单位和部门边界,打造一体化供应链,初步实现设计料单与需求计划相统一、物料编码和物资标准相对应、采购过程和管理要求相一致。针对单个生产建设项目,逐步构建完善油气区块生产进度模型,实现项目生产进度和物资采购进度有效协同。
该中心按照生产不同阶段和生产周期,制定生产进度表,供应链平台自动匹配不同生产阶段对物资的需求时间,排出物资采购进度和生产阶段的对应关系,供应商按照生产建设周期对物资的需求信息,组织生产,供需双方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实时跟踪、自动匹配。
“比如,在钻完井生产项目中通过对比分析,按钻井、完井建立14个需求模型,根据各区块的生产工作量,就可以自动预计供应总量,为采购策略编制提供数据支撑。”该中心负责人王亮介绍。
“通过项目生产进度和物资采购进度协同、生产进度和制造进度信息协同,将油气田单项目物资需求与供应商制造进度关联,实现供需信息对等,采购时效提高30%,需求计划提报周期由20天缩短到1周之内。”采购中心主任姚洪成介绍。
建立需求计划模型,物资需求计划达标率达98.8%
“通过建立需求计划模型,需求计划自动生成,物料编码和技术标准自动匹配,物资需求计划达标率达98.8%。”中心物资管理科科长刘学虎说。
在供应链平台上可以看到,系统会自动提取近3年物资消耗规律、采购方式、采购价格、采购量,按照预设的采购规则、储备规则等,自动生成采购建议方案。计划员在供应链平台中接收需求计划后,通过预先设置的平衡利库规则,平台会提供一个相同或相近规格的利库方案。
中心建立“物料编码+采购订单+到货批次”物料二维码,在供应商交付时产生二维码信息,自动更新物资收、发、存业务信息。实现仓储业务扫码办理,单体设备按照一物一码进行管理;管材及大宗配件按一批次一码进行管理,实现物资出入库和账务盘点业务自动化。信息系统按合同约定自动发起结算,减少人为干预,避免合同执行风险和廉洁风险。
完善物资质检标准,提升质量管控能力
物资质量管控是供应链运行和管理的生命线。该中心从采购源头货比三家,优选供应商,严格实施物资质量监管,为油气田生产建设提供可靠的物资保障。
该中心按照一物一码一标准的管理要求,不断整理和完善油气田物资采购技术文件和技术标准385份,涵盖油气田所需的8406个物料编码,解决了需求提报技术标准不统一、质量标准不规范的问题。依据必检物资目录,进一步将质检项目细化到物资小类和物料编码,制定详细的质量验收标准、检验项目和检验比例,完善物资产品检测标准,涉及8406条编码、377个物资小类,从需求源头把住质量关。
该中心党委书记刘述成介绍:“通过物料编码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最大限度集合物资需求,既满足了油气田生产需求,又压缩采购成本,备品配件通用互换性增强,后期维护成本进一步降低。”
(李晋 刘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