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讯: 5月25日到26日,以“供给侧改革下的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为主题的第十三届
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举行。与会专家代表将目光聚焦石油等价格发现、市场交易机制改革。论坛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就是加快改革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期货产品上市机制,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和商品期权,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有效规避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建设。
在众多原油交易价格中,为什么期货价格能被逐渐认可并作为国际油价确定的基础?这是因为,原油期货提供了一个区别于现货贸易的交易市场,能够连续反映潜在供求状况变化的全过程。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及第四大石油生产国来说,中国建立原油期货市场的意义重大。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出席论坛时指出,现货价格主要对当期消费起作用,期货价格则指挥着决定未来供应的生产和投资。国际上主要的大宗商品已从传统的生产商和贸易商主导定价,转变为以期货市场主导定价。作为消费大国,必须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期货市场的建立。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表示,当前,原油期货及其他能源商品期货的发展将实现实际供需和本地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多方博弈,在全球原油供给总体过剩、区域失衡的情况下,期货市场的建立,有助于提高中国和亚洲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提高我国作为原油需求侧的议价能力。原油和能源期货对强化我国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关联、提高我国金融市场产品多元性大有裨益。
一边是地炼企业大举进口原油,一边是中国版原油期货难产,价格风险重压于实体经济之上。新近与沙特阿美开展原油采购合作的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栾波建议,从炼油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审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做好有效结合,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对产品原料做套期保值,对冲变动风险。
本次论坛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