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时代
随着国内机会的逐渐饱和以及政策的逐步放开,走向国际化已成为中国能源企业当下最重要的发展特征之一。如何提高中国能源企业的国际化能力,已成为
能源行业的大话题。
8月23至24日,由石油Link、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8年国际能源高峰论坛暨第二届石油Link能源领域创新及资本与项目对接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上,石油Link提出将打造“新油气时代下的产业共同体”,赋予中国能源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新动能。
能源行业发展的三大新
趋势
业内专家普遍表示,随着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加速、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的变化,
能源行业出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
能源行业将面临的主要变化包括:对低碳清洁能源需求量上升,创新技术加速涌入
能源行业,中国
能源行业全球化发展加深。
“国际
能源行业正在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王进如是表示,“这就需要能源企业要从单一向多元化功能转变。”
事实上,在这一
趋势下,很多传统能源公司已开始扩大低碳能源业务,这在天然气领域和新能源领域表现尤为明显。
“天然气环保高效,发展也方便,与可再生能源可以形成互补,所以中国的天然气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表示,“为了弥补国内天然气供应的不足,要加大对LNG的投入。”
张玉清认为,目前全球LNG的供应形势较为宽松。全球LNG贸易量从2007年的2264亿立方米上升至2017年的3934亿立方米,增速为5.7%,2023年全球LNG贸易量将达到5000亿立方米,增速为4.1%。LNG贸易量在未来五年将增长30%,推动形成更具有竞争力、全球化天然气市场。相比管道气、页岩气等替代燃料,进口LNG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否则单纯依靠政府价格补贴,无法实现长久健康发展。
此外,新能源发展也不断升温,甚至引发了不少传统石油公司争先布局。延长石油集团延安新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进介绍了延长石油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拓展情况,也成为了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协同发展的典范。
同时,油气行业在告别粗犷式发展阶段后,对高新科技、新产品的追求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试向
能源行业引入跨界新科技。
国际化与跨境产业共同体
中国能源企业国际化发展,成为了备受热议的话题。当前,由于中国对海外油气进口量的不断提高,使得中国能源企业的发展必须转向国际化。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表示,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69%,天然气达到39%,因此,加强同海外国家的能源合作,对我们资源的保障非常重要。
为此,不管是在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中国都在积极布局。例如2018年,中国正式推出了上海原油期货,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参与度和抗风险能力。
“对于期货行业来讲,未来的下游发展就是怎么样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陆丰表示,“随着原油期货的推出,越来越多的涉油企业和境内外金融机构完成了市场的介入,参与了初期工作,使得我们中国的原油期货推出后,价格跟欧美市场形成了良好互动关系。”
一方面,中国能源市场对外在加大开放程度,国内能源企业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海外能源企业同中国企业合作的意愿也在提升。本次会议上,几内亚比绍国家石油公司以及伊拉克著名代理公司SAPCOGroupMrooj公司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石油勘探现状以及在油气领域的潜力和机遇,并希望能够与中国达成合作,已有邀请一些中国企业前往考察的计划。
“在新油气时代下的产业公司,最终都是国际化的全球企业。”石油Link的CEO马一峰在会议上如是表示,“这些公司将具有国际化视野、跨界技术解决方案能力、资本利用能力,同时也是行业新生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马一峰表示,石油Link通过对500多家能源企业的研究,并结合大量行业数据分析后发现,在国际化之路上,目前中国能源公司普遍反映出四大难题:缺乏进入海外市场的渠道,缺乏新技术和产品,缺乏资金,缺少海外中高端人才。
基于此,他提出了中国能源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全新模式——打造新油气时代下的“跨境产业共同体”。即通过广泛链接海外内资源,在市场渠道、技术产品、资金、高端海外人才等方面为“产业共同体”成员企业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