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
页岩油地质储量7643亿立方米,成为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后的第三大
页岩油国。”10月11日,国土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在上海召开的一个国际
页岩气论坛上表示。
据了解,截至10月11日,中石化旗下涪陵
页岩气田中国首口实现商业开发的
页岩气井——焦页1HF井累计安全生产
页岩气1770天,累计产气突破1亿方,是国内生产时间最长的
页岩气井,也是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后的第三大
页岩油国的重要成果。
但张大伟坦言,在石油央企快速发展的同时,地方企业和民企在
页岩油气方面的发展令人担心,“有些区块经济性不高,很多项目处于亏损状态。”
对此说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张有生等专家都表示认同。
上述专家认为,目前国家正在进行供给侧改革,如何增加
页岩气等天然气的消费是重要改革方面,然而这对很多刚刚进入
页岩气产业的企业来说,就不是一个好消息。
“很多民企刚刚进入
页岩气产业,其成本必然很高,需要一个合适的市场环境,但是国家希望通过天然气价格的改革和价格下降,让更多的企业和居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有石油央企专家说。
更重要的是,目前国际天然气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长期存在,这意味着国内天然气价格将长期维持,甚至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这些地方企业和民企面临抉择。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出台了很多改革措施,但是能源价格改革还没有出台,显示了能源价格改革的难度。”张有生坦言道。
两难的选择
国家发改委网站运行快报统计,8月份天然气产量1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2%;天然气进口量77亿立方米,增长58.3%;天然气消费量181亿立方米,增长30.4%。而1-8月,天然气产量97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8%,天然气进口量570亿立方米,增长24.8%;天然气消费量1504亿立方米,增长17.8%。
这让中国天然气产业的人都很兴奋。
张大伟表示,2016年中国
页岩气产量达到78.82亿立方米,预计2017年产量达到100亿立方米。“我国
页岩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产量300亿立方米,2030年实现产量800亿到1000亿立方米。目前来看,我国
页岩气的产量目标可以实现,甚至偏保守。”
他表示,国土部正在向国务院申报天然气水合物新矿种,组织编制《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规范》。随着
页岩气、水合物和干热岩等新的能源产品发展,中国非常规能源发展获得多项重大突破。
但是张有生等专家坦言,2020年
页岩气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费目标是经过各方面专家讨论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未来民营企业天然气和
页岩气产量是否有经济性。
那位石油央企专家透露,中石化涪陵
页岩气田已经进行多年了,其规模性与经验都已经很丰富了,而地方企业和民企是白手起家,因此完全无法与石油央企竞争。
更重要的是,目前国际天然气市场供大于求,气价在低位震荡,“让白手起家的民企如何竞争?”他反问。
张有生等专家表示,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和电动汽车、机器人(22.290,-0.14,-0.62%)产业快速普及,2030年后中国天然气产量是否还能继续增长,是一个很大问号,因此如何加大国内天然气消费量是国家发改委更重要的目标。
据了解,目前新奥集团在浙江舟山LNG项目正在快速建设,2018年这个项目的首期将竣工投产,首期项目为LNG300万吨/年。
而9月19日湖北能源(5.050,0.01,0.20%)(000883)发布公告称,与舟山市政府、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加拿大斯图尔特能源集团75%股权)已签订投资建设舟山LNG接收站项目及配套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有媒体称,浙江舟山LNG二期建成后接收能力达到500万吨/年,三期建成后接收能力累计达到1000万吨/年。
“这意味着未来有更多国际天然气资源将在中国市场竞争,那些希望在中国
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民企将面临更大的困境。”那位石油央企专家坦言道。
可燃冰尚无商业运行
其实,张大伟也同意地方企业和民企在
页岩油气方面的发展令人担心,更表示,天然气水合物和干热岩在2030年后才可能有经济性。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今年5月10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截至7月9日,试开采连续试气点火60天,累计产气30.9万立方米,平均日产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达99.5%。
8月,国土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中石油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推进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试验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事业进入新阶段。
“目前我们只是进行60天试采,这已经比日本等国先进很多了,但是我们目前没有计划进行商业运行。”那位石油央企专家说。
而作为地热能的一种,干热岩资源量巨大、分布广泛,排放几乎为零,热能连续性好,具有可观的商业价值。
张大伟表示,近期中国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深处钻获236摄氏度的高温优质干热岩体,实现了干热岩勘查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