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
贵州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监控与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全国首个省级统一
电动汽车充电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近年来,全球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在
电动汽车数量以及相应的
充电设施建设方面进步巨大。而我国拥有巨大的汽车市场,随着国家相应政策的不断引导,我国
电动汽车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光明的前景,我国的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将成为全球
电动汽车产业的主要驱动力。
我国
电动汽车发展领跑全球
我国汽车市场对国际汽车产业的重大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而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重点正在不断转向
电动汽车。我国汽车工程学会称,到2030年,我国
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0%。到2020年,
电动汽车的数量预计将达到500万辆,其中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
电动汽车倡议组织(EVI)的数据显示,在世界各国的大力推广下,2015年全球
电动汽车共销售59.4914万辆,比上年增长72.8%,我国销售
电动汽车数量为18.8万辆,比上年增长230%,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虽然目前我国
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提升不大,仅由0.25%增长到0.8%,但是由于自身总销量较大,依旧在2015年全球市场中独占鳌头。以我国
电动汽车数量最多的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纯
电动汽车数量自2014年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并在2015年达到年销售6.7万辆。预计在2020年,北京市
电动汽车将达到60万辆。在
电动汽车品牌方面,我国由最初的比亚迪、特斯拉和众泰三分天下的局面,逐步发展到了当前比亚迪、特斯拉、北汽、众泰、江淮、知豆和奇瑞等众多品牌互相竞争的形势,用户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大大提高了
电动汽车的吸引力。
充电设施发展态势喜人
充电设施对于
电动汽车发展颇为重要,而近年来我国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情况也极为喜人。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对于
电动汽车产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IEA的测算,2015年,我国充电站的拥有量增加到3600个,增长率超过9成。同时期公共充电桩的拥有数达到4.9万个,增长率超过8成。2015年,我国私人充电桩数量约为5万个,公用充电桩数量超过5万个,充电桩总数量总计达到16万个。与此同时,我国正在致力于扩大沿主要交通线路的充电站网络。此外,所有新建筑物必须具有
电动汽车充电站。所有现有停车位的1/10必须进行改装以便充电。到2020年,我国将增设480万个充电站。
三大机遇利好产业“加速跑”
总结当前我国
电动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需要。2016年耶鲁大学发布的《环境绩效指数报告》显示,中国面临着极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其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倒数第二,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2014年,中国和美国发布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表示,中国将在2030年把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控制到80%以下。而
电动汽车消耗电能,具有清洁环保的巨大效益,不仅污染小,同时能源利用效率较传统燃油汽车高,因此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节能减排的问题,未来
电动汽车产业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利好和各界的关注。
其二,我国在车辆充电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北京市作为
电动汽车的主导地区,其
电动汽车用户数量很大。2016年6月15日,北京市对
电动汽车用户充电已经开始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其中,每天分为3个时段,峰时段为10时至15时,18时至21时,峰时段电价为1.0044元/千瓦时;平时段为23时至7时,平时段电价为0.695元/千瓦时;谷时段为7时至10时、15时至18时、21时至23时,谷时段电价为0.3946元/千瓦时,峰谷电价比为2.55。此举是为了促进
电动汽车用户有序用电,节约
电动汽车用户充电成本。这项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
电动汽车对用户的吸引力,促进用户购买
电动汽车。
其三,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国家、区、市级
电动汽车的采购。这种激励措施不仅体现在车辆的价格,还包括购买和机动车辆税,而且涉及特别是在大城市更令人关心的牌照问题。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不再对
电动汽车实行限行限购政策,已实行的应当取消。因此,北京
电动汽车指标将不进行摇号,直接向所有通过资格审核的申请人配置,以进一步促进
电动汽车发展。
两大挑战亟待行业破题
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在上述利好消息的同时,我国
电动汽车产业还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未来在政府给予
电动汽车的补贴减少后,我国
电动汽车产业是否可以保持当前的竞争力?我国对
电动汽车的补贴力度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也是很大的。高额的补贴在产业初期发展阶段自然会起到积极的促进效果,但在产业成熟阶段,如何解决在补贴力度降低的同时,进一步发展
电动汽车产业的问题将成为一大挑战。
另一方面,我国
电动汽车产业技术较为落后,如何在全球市场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我国
电动汽车企业整体研发实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而国际巨头企业在
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这给国内的
电动汽车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总之,在经历了前期发展的低迷之后,我国
电动汽车产业在数量和相应的配套设施方面进步显著。虽然
电动汽车产业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基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我国
电动汽车产业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将开始“加速跑”。(林卫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赵晓丽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