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18时40分,随着现场指挥发出“停泵”指令,压裂车的轰鸣声戛然而止,页岩气井威远H204-11平台3号井水平段分段体积压裂施工正式结束。这标志着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简称勘探院)自主研发的可溶桥塞在页岩气储层压裂作业中首战告捷。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对象逐渐向低渗透、低品位资源转变,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成为储层改造、有效提高单井产量的重要手段。作为分段压裂的重要工具之一,桥塞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常规桥塞包括可钻式桥塞、大通径桥塞等。可钻式桥塞在压裂结束后下钻具磨铣过程易造成井下事故,且作业施工成本高,同时碎屑和作业泥浆易污染储层。
勘探院历经3年攻关,从上千种原材料中筛选出几十种基础材料,设计完成800余个配方,经过百余批次的整机试验,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压裂专用工具——可溶桥塞。
可溶桥塞主体采用轻质高强可溶合金材料,强度高,耐压70兆帕,遇水可溶,溶解时间可控。“压裂施工结束后,可溶桥塞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与井筒内液体发生化学反应,溶解后随返排液排出井筒。这种工具的发明是对传统桥塞
压裂工具的彻底颠覆。”可溶桥塞课题组组长陈琳介绍说。
此前,可溶桥塞已先后在吐哈油田、大庆油田等9口油井的压裂作业中成功应用。此次与川庆钻探页岩气项目经理部合作,是可溶桥塞首次“试水”页岩气储层。这次应用开创了可溶桥塞页岩气储层成功压裂的先河,填补了国际空白。
“可溶桥塞与进口复合桥塞成本基本持平,但传统桥塞后续处理过程工期长、作业费用高,可溶桥塞的使用可以大幅降低压裂作业的后期施工费用。”川庆钻探页岩气项目经理部负责人表示,可溶桥塞能将中途坐封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即使遇卡,也可以通过快速处理技术溶化桥塞,降低大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