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中国石油青海油田仙东8井建成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首座钙钛矿组件光伏示范电站正式投入使用,装机容量峰值达101.8千瓦。这标志着中国石油在钙钛矿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上迈出关键一步,也意味着深圳院已形成覆盖钙钛矿组件研发、光伏场站设计及运维的全链条技术能力。
该示范电站位于平均海拔2800米的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地区,采用深圳院联合研发的钙钛矿组件和自主研发的昆鹏变流器,构建了高原离网光储柴系统,实现绿电直供抽油负荷,形成井场生产多能互补智能调控模式。在高原极端天气情况下,电站年均发电量预计达18.1万千瓦时,年均可减少柴油消耗36吨、二氧化碳排放113吨,使该井全年生产用绿电占比超过95%。
钙钛矿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核心方向,与传统晶硅电池相比,具有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弱光性能好、成本低等优势。深圳院通过自主研发,目前单结钙钛矿电池和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认证效率分别达到26%和30.1%,技术已达行业先进水平。该示范电站不仅将验证钙钛矿组件在极端环境下的发电与耐久性能,而且将为工艺优化和材料升级提供实证依据。
这一示范项目成功构建了可复制的“绿电替代”范式,为中国石油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深圳院将以此为基础,加速推进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布局,持续探索新能源与传统油气生产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为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