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8时,
西南油气田年产气突破300亿立方米,标志着西南地区首个年300亿立方米大气区正式建成,也意味着川油人45载奋斗终圆梦。预计今年
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产量将达到3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1/6。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一,但地质条件复杂,探明率不到10%,勘探潜力巨大。年初以来,面对疫情与低油价的双重大考,
西南油气田克服重重困难,在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取得重大勘探新突破;天然气日产量突破1亿立方米,年产气量有望增加近50亿立方米,62年累计产气量超5000亿立方米。
目前,
西南油气田已在
四川盆地开发气田114个、生产井2300余口,建成3个年100亿立方米区块。其中,安岳气区年产能超150亿立方米,成为
四川盆地最大的常规气区;页岩气产量年底将突破100亿立方米,成为我国最大的页岩气产区;老气田和川东北高含硫、川西深层、盆地致密气、火山岩等新领域,则保持了每年稳产100亿立方米的能力。
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工业的摇篮,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片热土寄予深切厚望,一代代川油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1958年3月27日,毛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炭黑车间,为天然气综合利用指明了方向。同年组织的川中石油会战,结束了大西南无油的历史。1966年,红村会战发现我国第一个整装大气田——威远气田。1975年,为扭转北煤南运的被动局面,改变我国能源结构比例,国家提出了在四川加快上产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铺设川汉输气管道的构想。从此,“建设3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实现“川气出川”,融入了川油人的文化血脉,成为川油人的夙愿与梦想。
改革开放以来,川油人矢志不渝寻找大场面建设大气区,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相继发现了川东北高含硫、安岳寒武系—震旦系、川南页岩气等一批高产高效气田。
2004年,在建成国内首个百亿立方米气区之际,忠武线通气,实现了“川气出川”。如今,
西南油气田天然气惠及1000余家大中型工业用户、2500多万户居民、1万余家公用事业用户。四川和重庆成为我国气化率最高、用气范围最广的地区,川渝地区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16.4%,远高于8.3%的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了“覆盖川渝、联通全国、内外互通、战略储备”的产运储销格局,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全国冬季保供。
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经院士专家专题咨询论证,
西南油气田制定了新“三步走”战略:到2025年,天然气产量力争达到500亿立方米;到2030年,天然气产量力争达到800亿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战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