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疫情影响、人员紧张等多重影响下,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在塔三号联合站1号储油罐和2号储油罐
检修中,一边加强疫情防控,一边加速复工复产,通过项目化管理、精益工序衔接、新技术推广应用等一系列高效施工“组合拳”,实现了半年时间内完成2个5000方储罐的
检修。较过去相比,工期缩短1/2,施工效率提高100%。
项目化管理,建立快捷、高效、畅通、协调一致的指挥和执行组织
原油储罐
检修周期长,
检修项目多,储罐内作业场地狭小,且储罐运行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沉积,清理程中有毒、有害和可燃气体逸散,发生火灾、爆炸以及人员中毒的风险较高。因此,如何安全高效完成大罐
检修,成为检罐工作的重点。油气处理部在一号罐
检修筹备阶段即成立了‘1号罐
检修项目组’,39项
检修工序分别指定负责人,细化分工,责任到人。
项目组立足提质增效、减少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在工程推进的每一步,如方案编制、设备材料供应、施工安全防护、技术和安全交底、人员配备、现场监护人员安排等方面做到超前介入,提前谋划,主动作为,使每项工作、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均处在受控状态,全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有效确保了工程质量、工作时效和作业安全。
“塔三号联合站1号罐
检修从5月18日1号罐停产,机械设备入场开始,9月12日完工投运,历时114天。2号罐
检修从9月18开始,11月6日完工验收,历时60天。建立快捷、高效、畅通、协调一致的指挥和执行组织,是保证参与施工的全体人员一股劲、一条心、一个目标高效推进施工的关健。”油气处理部副经理刘成千说。
优化工序衔接,走出精益工序管理新路径
1号罐
检修,由多家承包商共同承担,
检修期间,适逢新疆地区新冠疫情,由于交通管制等原因,造成大型设备和作业人员无法及时到位。如何实现用人最少,工序最优,同时保证工程安全、高效推进,是
检修项目组追求的目标。
项目组建立业主方、承包商、监管方‘三方协调’模式,每天晚上由三方负责人召开工作协调会,对第二天的作业,从人员安排、风险预判、安全监护人员配备、作业设备调配等方面提前筹划,对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一遍一遍推敲、一次一次优化,确保了多支同时作业的施工队伍之间,默契配合。
在项目组各路负责人的手里,随时都拿着一张
检修计划图表,在这张表上,
检修各环节的作业内容、时间安排、工序衔接、风险提示、影响因素等内容一目了然,工序衔接时间精确到分钟。
“多支队伍同时作业,交叉作业不可避免,我们采取罐内罐外作业相结合,在喷砂期间进行大罐抽气管线清理、泡沫管线更换;在罐底清砂期间,错时错峰进行脚手架拆卸;在夏季最炎热的季节和雨天、沙尘等恶劣天气影响,采取避开午间高温时段,早开工,晚收工等办法,确保每日作业时间不低于10小时。”负责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油气处理部副经理吴琨介绍说。
“精益工序管理,让现场每个人对什么时候干什么活、干到什么标准,都能心中有数,工序与工序之间也达到了无缝衔接。”承包商现场负责人梁天天说。
新技术应用助力工程施工跑出加速度
“在高16米的储罐内进行罐壁喷砂除锈,作业人员必须借助脚手架进行高空作业,传统方法是搭建满膛式脚手架,工作量大,安全风险高。此次
检修我们采用的吊篮式脚手架,安装简便,操作灵活,安全系数高。”油气处理部副经理吴琨介绍说。
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应用是提升工程建设时效的关健。在一号罐
检修中,打破传统的施工方法,推广应用了多项储罐
检修新技术。除了采用吊篮式脚手架外,还首次将吊篮的升降动力由手动改为电动。
“手动升降吊篮时需要多人操作,人工用牵引绳牵引吊篮上下左右移动,当时正值疫情期间,作业人员紧张,防疫要求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次采用电动升降吊篮,安全系数高,即节省人力,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承担罐壁防腐作业的现场技术负责人张珑对这次成功应用电动升降吊篮颇为自豪。
除了脚手架、电动升降吊篮等新装备的应用外,技术人员还尝试在罐壁喷漆作业上,引入无气喷涂技术,使过去喷漆时油漆夹杂气泡起泡的难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工程质量得以提升。同时,将以往人工罐内清渣、装袋拉运的施工模式改为加压水冲洗、机泵输送模式,节约车辆倒运费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