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新疆塔河工区TK6132井正在正常钻进,与该工区前期施工的一些井不同,该井
钻井液中使用的是由
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型环保型高效润滑剂。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日益扩大,钻井作业对
钻井液的润滑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
钻井液用润滑剂存在着环境污染风险高、成本高、有荧光影响地质录井等不足,均不能很好地满足水平井勘探开发对
钻井液用润滑剂的要求。
在国家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要求下,钻井工程对高性能润滑剂的需求就更加迫切。面对这种情况,
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创新,研发出绿色环保的无荧光生物质润滑剂。目前,该润滑剂已经成功在国内不同工区的100余口井应用。
钻井液用润滑剂亟须实现突破
润滑剂作为一种重要的
钻井液处理剂,其作用是改善
钻井液润滑性,降低井壁与钻具(或套管)之间的摩擦,降低钻柱旋转扭矩和起下钻阻力,减少卡钻事故的发生。随着我国勘探开发力度逐步加大,深井、超深井、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高密度长裸眼井等存在高难度钻探要求的井越来越多,对
钻井液润滑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作为被广泛使用的润滑剂,原油虽然高温下润滑性好,能够满足技术需求,但是生物降解性差,产生的钻屑因含油超标成为危险废弃物。另一种常用的改性油酸酯类润滑剂,虽然环保性能提高,但是加量大(3%-5%),抗温不足,在12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下会分解、皂化、起泡,使
钻井液增稠,润滑性能下降,维护周期短,综合使用成本也不低。也就是说,我国现有的润滑剂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均不能很好地满足日益加大的绿色勘探开发,尤其是在高难度复杂工况下,对
钻井液关键润滑性能的要求。
因此,在
钻井液用润滑剂应用中,亟须研制出集钻井现场各种所需性能为一体的高效润滑剂。
以植物油为原料、制作工艺环保的高性能润滑剂研制成功
该院研究人员首先确定了“经济合成、绿色生产、性能优良”的研发方向,并选择棕榈果、大豆等植物压榨毛油作为新型润滑剂的主要生产原料。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种新型润滑剂的有效期要长,要抗高温,与各类
钻井液配伍性要好,荧光性要足够低,并且使用量要比市面上现有的润滑剂减少50%以上。”该院技术专家单海霞博士说。
要让润滑剂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并不容易,因为植物油不抗温、易皂化,不能直接做润滑剂。
该院研究人员优选了生物酶催化剂对其水解,制备出中间物,保留了植物油本身的润滑性。同时,他们又对中间物进行化学改性,合成出抗高温基础油,以满足抗温、润滑等需求。
中间物和抗高温基础油具备了吸附、成膜、抗温、润滑等性能,可是生物质润滑剂要用于水基
钻井液,还需要溶于水。研究人员进一步引入亲水/双亲性表面活性剂,依据不同
钻井液需求,配制成不同状态的生物质润滑剂,提高配伍性。
最终,他们研制出了新型润滑剂。室内研究表明,新型润滑剂绿色无毒,加量低(0.5%~1.6%),作用周期长,无荧光,抗温达200摄氏度,达到了预期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还形成了新型润滑剂的工业化制备技术。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重复性强,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绿色环保,无废水、废气、废渣产生。
现场应用表现卓越,可满足弱荧光及环保需求
在新疆塔河工区,4月份刚刚完钻的TH12457H井使用的
钻井液体系为高效低摩阻不混油体系。该井造斜点为6625米,三开井段6606~7213.11米,井底温度高达140摄氏度,对
钻井液的抗高温及润滑性都有着很大的考验。在该井定向段,在现场提供技术支持的该院研究人员一次性混入新型润滑剂共两吨,加量不低于1%,同时配合水力振荡器等设备,有效避免了定向过程中出现的托压问题,保障了定向作业顺利进行。
该工区同类井前期用原油来保证
钻井液的润滑效果,新型润滑剂的现场应用表明,它完全可以取代原油并达到同等效果。与原油相比,两者综合成本相当,并且新型润滑剂可满足环保要求。
拐5侧井是部署在内蒙古拐子湖工区的一口预探井,井型为开窗侧钻井。由于是小井眼,裸眼段达1580米,要求
钻井液弱荧光、强润滑性。市售润滑剂荧光级别多大于6级,选择难度大。该井在钻进时使用了新型润滑剂,录井荧光级别小于3级,润滑剂加量低,定向全程无托压现象,起下钻畅通。
目前,该产品已在高温侧钻斜井、探井、定向井等100余口井现场应用,与聚磺、聚合物、微泡等
钻井液体系配伍性好,有效保证了
钻井液的润滑性,摩阻低,定向顺利,起下钻顺畅。(中原石油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