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作为使用便利、能量密度高、清洁低碳的优质能源,在未来20年左右时间内,通过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具备大规模替代煤炭、石油等高排放化石能源的可行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近日举行的《中国
天然气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专题发布会上致辞时这样表示。
此次发布会由国家能源局石油
天然气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在发布会上致辞,国家能源局石油
天然气司司长顾骏解读《报告》,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对《报告》进行点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主持发布会。据介绍,《中国
天然气发展报告》已经连续发布四年。
王一鸣认为,加快发展
天然气并着力打造成中国的主体能源之一,将大幅提升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清洁能源比重,真正实现能源品质升级。此次发布的《中国
天然气发展报告(2019)》正是对一年来
天然气发展改革的全面阐述,也是面向全球回应如何看待未来
天然气发展的权威发声。
不过,王一鸣在会上直言,
天然气领域部分短板很短的现实仍然存在,如上游勘探开发仍有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过快攀升使得供应安全风险明显加剧、储气设施建设滞后于需求增长造成储气能力显著不足、市场机制不顺导致终端用户气价过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有可能对
天然气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掣肘。他说道。
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要深化油气体制机制改革,上游探索形成有利于多元社会主体长期进入、有序竞争的市场机制;中游加快设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统筹基础设施建设,降低
天然气中间环节成本;下游继续推动市场化和价格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切实降低企业用气成本。
二要加强政策措施配套,继续研究推出有利于
天然气增储上产的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和产业支持政策;建立
天然气勘探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红线划定的协调机制,保障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在注重走出去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引进来,形成开放条件下的中国油气领域对外合作新局面。
李冶在致辞时表达了对
天然气安全问题的担忧,他表示,我国近十年来
天然气产量的年均增量和增幅与消费量相比还是远远不够,差距比较大。尤其是2017年和2018年,
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幅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2018年
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40%。整个能源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推动
天然气的高质量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他认为,接下来的工作一方面要重新坚定
天然气作为主体能源的战略定位,立足国内,增储上产。另一方面要加快实施补短板工程,统筹推进
天然气管网、地下储气库、应急储气和调峰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切实推进
天然气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石油
天然气司司长顾骏在发布会上对《报告》进行了解读。她表示,今年《报告》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系统谋划了
天然气产供销储体系建设的重要问题和重要的布局。
她介绍,《报告》在未来发展展望方面提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会继续带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
天然气在我国能源革命中始终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预计在2050年前我国
天然气消费将保持增长的趋势。未来工业燃料、城市燃料和发电用气将实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
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报告》提出上游生产的四个主要布局,一是四川盆地常规气、非常规气下一步发展。二是加大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开发,加大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以及碳酸盐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三是海上
天然气资源丰富,加大推进有关生产、上产的步伐。四是非常规
天然气的全面开发。
《报告》提出的另外一个重要布局是储气能力的建设。目前,我国储气能力相当于年消费量只有5.7%,下一步要围绕
天然气的产区和进口通道,重点打造区域地下产区库群,同时在环渤海地区管网体系基础上,依托现有的区域,布局一批液化
天然气和接收站。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在会上对《报告》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报告》不仅包括了我国
天然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世界
天然气供给体系的形势,还实事求是地对我国
天然气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此外,他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全球国际液化
天然气供需比较宽松,为我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扩大
天然气的进口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目前,
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短板就是储气调控能力和上游供应主体太少,因此不光科技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管理更要创新,这样才能使
天然气产量成本降下来,有利于市场的开发。
发布会上,张玉清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应红参与了提问环节,与现场参会嘉宾、学者、业内人士以及媒体进行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