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讯:
1月3日晨,大雾笼罩的涪陵页岩气田焦页59号平台,传来压裂机组的阵阵轰鸣。在一辆“大块头”压裂车前,张相权正和同事大声交流着技术问题。
目前,该平台6口页岩气井的压裂作业已近尾声,作为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公司井下测试公司西南项目部副经理,张相权对这几口井的情况尤其上心:“新年了,我的愿望就是涪陵页岩气田早日建成百亿方大气田!”
2015年12月29日,中石化正式宣布:涪陵页岩气田圆满完成一期5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目标。中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这个此前无人能解的世界级难题,取得了实质突破。
这一切,离不开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推进,更离不开众多开发建设者的奉献和担当。
核心技术装备基本是自己研发
“这些3000型压裂机组,全部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张相权指着面前的压裂机组说,这些大型压裂机组及一系列装备技术的国产化,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后,第三个使用自主技术装备进行页岩气开采的国家。
回忆3年前刚到涪陵时的情况,张相权十分感慨。那时,开发队伍可谓“四大皆空”——无技术、无经验、无装备、无人才。也正因如此,他们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技术引进与合作攻关,同时加强学习积累,努力提升技术含量。
“碰到难题和关键技术,我们就虚心当学生,邀请专家讲授国外先进经验,同时,又注意在施工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涪陵页岩气公司副经理黄仲尧表示,3年来,一大批钻井、测录井、压裂试气先进技术和关键装备在涪陵页岩气田得到应用,公司已申请专利104项,形成了完善的配套技术体系,极大推进了气田产建计划的开展。
这里的钻头能转弯
日前,在涪陵页岩气田焦页62-2HF井,技术服务单位采用国产钻具和随钻测井系统联袂钻向地下,钻头在2000米的深处,像“过山车”一般完成了110度的扭转后,又朝气藏靶点“横向”行进2100米,顺利打通了开采页岩气的通道。这一在井下灵活自如的钻井技术,比国外普遍采用的旋转导向系统成本低一半以上,被业内形象地称为低成本“贪吃蛇”技术。
据介绍,该气田不少气井经评估,有稳产二三十年的能力。这不但颠覆了“美国经验”,更为气田大规模产能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充分保障。
一口气田带动5亿元产业
一个拥有50亿方产能的气田,参建单位和各类设施设备众多,采气以及后勤、社会管理等相关工作纷繁复杂。对此,开发建设单位建立核心业务突出的扁平化油公司体制,统一编制总体开发规划,并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设施建设和设备采购。
来自我市的21家供应商,就参与到气田生产建设中,负责提供专业设备、化工原料以及普钢、水泥等,设计采购资金和劳务费用近5亿元。另外,气田建设还带动当地居民近5000人实现本地就业。
通过积极落实对重庆的各方承诺,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有效保障了涪陵页岩气田一期产建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气田正有序推进二期产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