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油田地质研究所七中区克上组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开展至今,累计增油1.3万吨,油藏含水下降10%,取得较好增油效果。
截至目前,这个试验区累计注剂9.37万吨,注入空气68.7万立方米,圆满完成方案设计注入量,11口油井全部见效,见效率达到100%。
据了解,长期注水开发的油藏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只要注入适当的营养剂定向激活,其中部分代谢物、繁殖体就像天然活性剂一样有了驱油功能,能够在保护地层原始结构的同时采出油来。
作为国家“863”计划的子课题之一,新疆油田采油二厂2013年12月开始在七中区克上组油藏4个注采井组(4注11采)实施微生物驱试验,仅3个月后便见成效。
据这个厂油田地质研究所重大实验负责人胡晓云介绍,之所以选择七中区克上组油藏开展微生物试验,是因为该油藏经过二次开发调整,整体开发形势变好,剩余油潜力较大,且注水开发多年,地层中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具备较好的微生物驱油技术开展条件。
不同于热驱、化学驱等驱油方式,微生物采油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对试验区相关油水井生产动态资料、油气水性质及微生物生化参数等指标进行系统跟踪和监测,确保试验达到预期目的。
油田地质研究所动态室科研人员吴智敏表示,他自项目实施以来便持续跟踪分析这些地下“小精灵”的动态,通过及时将数据反馈给技术人员,确保注入量、菌剂及激活剂加入浓度、注入压力、施工进度等符合方案设计要求。
同时,为提高注采对应程度,缩短见效周期,这个厂科研人员还对注采井进行一系列动态措施。2014年以来,这个厂在这个区块逐年开展注入井调剖工作,先后完成注采对应补层8口,为试验有效增油奠定良好基础。
“微生物采油成本低、产出投入比高且绿色环保,在当前经营管理形势严峻、安全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优势明显。”该厂油田地质研究所所长王辉说。
在今年2月22日召开的工作讨论会上,新疆油田公司决定在这个区块继续开展微生物驱试验,同时要求采油二厂加强各项资料录取,配合国家“863”项目进一步做好试验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各油田的微生物采油试验已进行了几十年,至今没有一个油田区块的注入量超过0.2PV,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还没有真正体现。七中区克上组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如果能够成功进入下一阶段,将可能成为国内微生物驱油的典型示范区。(李华
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