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讯:
地球上海洋接近90%的面积是水深超过1000米的深海,最深处为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水深接近11000米。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任平说,深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矿产、生物等战略资源。深海更是认识海洋,解决生命起源、地球演化、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领域;尤其对于水深超过6500米的区域(海斗深渊),其被认为是驱动地球系统地质、生命、环境演化的关键一环,而由于研究手段限制,人类对此的了解还十分有限。
我国领海具有大量的深海区域(南海超过70%面积属于深海),具有巨量的油气和“可燃冰”资源储备,同时亦关系到我国海洋权益、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核心利益。我国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正在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和陆权并重的国家转变,挺进深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建设海洋强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迫切需求。
在任平看来,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依赖于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能力的提升,而由于高压(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则静水压力增加1个大气压)、低温(深海海底平均为2-4℃)、高温(海底火山喷口可高达400℃)等极端环境条件的限制,深海技术与装备一直是国际海洋工程技术研究的难点和最前沿,也是制约我国实施深海战略的关键技术瓶颈。经过多年积累,我国在深海技术装备方面取得了如“蛟龙号”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海马号”4500米级无人遥控潜水器等一系列重大成果。然而,与国际最前沿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任平强调,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总体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突出重点。其中,深海潜水器是发展深海技术的引擎,也是开展深海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相关技术的进步将促进深海装备配套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深海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探查和开发,是发展潜水器通用配套技术的现实需求和驱动力;我国大陆远离深海,深海开发和作业还需要辅助开发新型的动力支撑系统。从国家战略来说,自主掌握深海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是构建国家深海应急反应能力、实施深海综合战略的关键支撑。
根据以上认识,“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针对我国在探索深海、开发利用深海资源以及保障国家深海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围绕进入深海—认知深海—探查资源—保障安全这一主线,重点突破制约我国在深海领域发展能力的深海运载、探测、战略资源开发等核心共性关键技术,重点在四个方面开展协同攻关:(1)全海深(最大工作水深11000米)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研究;(2)1000-7000
米级潜水器通用配套技术及作业能力建设;(3)深远海核动力浮动平台技术研究;(4)深海能源矿产开发共性核心技术装备、试采技术研发及运用。
专项的实施将提升我国深海技术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进军深海科学和技术制高点,形成我国深海运载、探测装备谱系化和配套能力、作业支持能力以及深水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自主技术能力。而且,将带动深海技术与装备的自主产业发展,适应我国在深海领域的国家战略和科技创新需要、为形成我国自主的深海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