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官网报道显示,近日,该所
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叶茂研究员、刘中民院士团队在
甲醇制烯烃(MTO)失活
催化剂再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在高温下将失活SAPO-34
催化剂中的积碳物种直接定向转化为活性烃池物种,提出了通过
催化剂再生来调控MTO低碳烯烃选择性的全新技术路线。
甲醇制烯烃(MTO)是实现非石油资源转化制取低碳烯烃的关键技术,自2010年在世界上首次工业化以来,已经成为我国乙烯丙烯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MTO反应采用分子筛
催化剂,反应过程中
催化剂因积碳而失活,工业过程中需要对
催化剂进行频繁再生以维持系统连续稳定运行。传统的
催化剂再生方式主要是利用空气或氧气烧除
催化剂积碳恢复
催化剂活性,这种方式不但排放一定的CO2,还限制了整个工艺碳原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
该团队对
催化剂积碳物种的定向转化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光谱表征,以及与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团队合作进行的超分辨结构照明成像,发现SAPO-34分子筛中萘基烃池物种不仅有利于乙烯生成,而且具有很强的高温稳定性。为此,该团队提出了采用水蒸气在高温下将失活
催化剂上积碳定向转化为活性萘基烃池物种的再生技术路线,使得在
催化剂活性恢复的同时再生
催化剂上的低碳烯烃选择性也得到大幅度提高。该团队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再生中试装置上验证了该技术,连续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再生器气相产物中可循环利用的合成气成分(CO和H2)超过88%,CO2低于5%;反应器中乙烯和丙烯选择性可达到85%。该技术实现了通过再生来调控MTO反应,进一步提升了过程的经济性,降低了CO2排放,对MTO技术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及调控”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和我所创新研究基金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