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
绿色矿山名录,
大港油田位列榜单,成为中国石油上游板块第一家整体通过遴选验收的地区公司,也是天津唯一的
绿色矿山企业。
截至6月8日,这个油田12个机关部门、2个直属单位全部完成专业管理职责认定,
绿色矿山执行标准将落地“十四五”制度体系,贯穿油气生产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发展步伐愈加铿锵有力。
稳中有进 植绿于心践于行
立足效益发展和绿色安全发展,
大港油田清醒审视自身能力基础和智慧潜力,用“顶层设计”正视生存与发展的有效发力点,在时间坐标上,科学把握节奏,清晰量化指标,稳中有进,释放新活力。
低成本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大港油田有效推动地面建设和管理模式变革,地面工程系统全部实现新模式布站,在中国石油油气田企业中率先全面撤销全部计量站和配水间,新打井不用再建新站,地面系统再造的成本大大降低,仅用地一项就累计节约1283亩。
高效益变成高质量发展的鼓点。
大港油田把物联网引入生产管理的每一根“神经”,单井在线计量、注水井远程调控在全油田6800余口油水井得到推广,全面取代了传统的人工计量和水量调节。423公里管道首次实现全网络化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既防止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原油损失,也解决了传统人工巡线效率低、劳动量大的问题。“大型站库少人值守、小型站库无人值守”,人工巡井升级为电子巡查,驻站式管理变为集中管控,优化班组120个、人员635人,开启了简洁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新时代。
创新引领 大道至简“绿”科技
用创新激活生态文明“新动能”,是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杀手锏。
大港油田是京津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作为中国石油
绿色矿山创建试点,且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地区公司,
大港油田创新发展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技术,驱动上游产业链联动,推进绿色、经济、可持续综合性开发。
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废水、废气固定源达标排放率稳定保持100%,固体废物合规处置率达100%。2018年钻井100%应用泥浆不落地处理技术,彻底消灭了“泥浆池”;实施井下作业3200井次,全部实现油水不落地;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将港内达标泥浆土用于铺垫井场,实现了废弃泥浆循环利用。
为解决新形势下资源、征地、环保、管理等多个难题,
大港油田将过去的“一井一场”改为现在的“多井一场”。2018年投产丛式井场245座,2019年丛式井占产能井总数比达到69.3%,源头设计上远离环境敏感区,对比传统钻井模式累计减少占地8915亩,节约建设成本3.12亿元。
建设中国石油“两废”无害化治理环保项目,处理后的环保型花砖可以用于铺垫小区道路,产生的清水可直接外输或回注,收集后的原油可卸放至附近联合站进行回收。今年,油泥砂调剖技术试验成功,可直接替代常用聚合物凝胶体系,达到了企业污染治理和节约发展的目的。
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建设完成华北地区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600万千瓦时,年节约标煤1500吨。通过“平改坡”方式,多点位建设高平整度屋顶光伏电站。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
大港油田把地热业务作为重要补充业务,在油区内扩大地热供暖及余热回收规模。
全景启动 能源“绿”动不止步
在湿地、水库、河道、滩涂、农田等多种环境形态中,
大港油田展现出向改革、管理、创新要效益的“绿”动效应,无疑对更多的天然气开采行业大有裨益。
走好绿色发展的每一步,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多一分责任。生态环境、生产环境、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绿色革命”,融汇了新发展理念,彩绘矿容矿貌,智慧高效开发,普惠民意民生,共担环保责任、同享低碳精彩的良好氛围变为内生动力。
站在新起点,能源“绿”动还需要继续前行。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油气生产建设、作业的每个细节,非一时之功;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用制度体系进行合规管理,方可久久为功。随着勘探开发力度加大,技术攻关方向不再单一,而是全方位共进,在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在过程中减量化应用,在末端资源化利用。
能源转型的大潮不可阻挡,在新能源时代实现变“绿”,要提出“油气热”三元发展的整体构想。不仅依靠天然气,更倚重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把发展地热产业、光伏发电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和推进,这是传统石油企业寻找和探索的新的效益增长点。
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环保先行,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成为
大港油田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能源未来的战略发展中,“绿”动的强劲脉搏,将带领更多的同类企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