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首页
资讯 电商 产品 供求 市场 专家库 专题 人物 理事会
招标 文库 媒体 通讯录 推荐 联盟 视频 会展 图片
会员
合作机遇 政策动态 人事变动 科技动态 勘探·开发 炼油·化工 油品·销售 天然气·管道储运 物资·装备
工程·建设 非常规资源 替代能源 质量·安全 节能·环保 会员资讯 综合市场快报 液化石油气市场 原油市场动态
汽柴油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 ->> 【时代周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 中国鼓励藏油于民
【时代周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 中国鼓励藏油于民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    文字:【 】    我要投稿
    关键词: 国际油价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讯:5月31日晚,国家能源局在官网发布了《国家石油储备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自2006年开始起草工作以来,征求意见稿终于在历经10年后破茧而出。

  “意见稿”规定:从事原油加工、成品油批发和原油进出口的企业,应当承担企业义务储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石油储备设施建设运营;并强调政府储备石油的收储、轮换原则上应当通过交易市场公开进行。

  另一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7月开始算起,过去22个月里,中国共进口原油6.16亿吨,这一数字超过了2015年中国的原油消费总量。

  “以《国家石油储备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为契机,加快和规范国家石油储备能力建设,既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现实需要,也可增强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主动性与话语权,是新时期中国加大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重要基础。”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东及能源研究专家邹志强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评价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出台“意见稿”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石油作为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的生产要素基础,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要通过机制建设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也是保障国家的生存安全。自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频频走低,这是储备外来原油的重要历史机遇,意见的出台恰逢时机。”

  鼓励“藏油于民”

  关于国家石油储备的立法目的,此次“征求意见稿”指出,主要是“为规范国家石油储备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引起的石油供应中断或者短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突破60%。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5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33550万吨,净进口量达到33263万吨。专家指出,我国原油进口较10年前增长了1倍多,并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

  根据已经公布的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已建成的石油储备基地从4个增加到8个。而随着我国石油储备建设的不断推进,石油储备涉及的主体越来越多,产权关系、利益关系也日益复杂。除了硬件建设的需要,软件配套也要上马。

  意见稿相关说明指出,为了完善国家石油储备管理体制,使国家石油储备的建设、管理、动用、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国家石油储备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需要尽快制定相关规定。

  此次“征求意见稿”特别指出,国家保持国家石油储备规模与石油消费总量相适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石油储备设施建设运营。

  “此次意见稿一大特点是将企业作为重要主体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任务行列,推行藏油于民。”邹志强对记者着重指出。

  “征求意见稿”中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明确规定清楚了政府和企业两类储备角色,对于政府储备,由国家设立或委托有关单位,承担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而对企业储备来说,从事原油加工、成品油批发和原油进出口的企业应当承担义务储备的角色,有一个依据企业自身情况规定的义务储备量。特别是,在这一条例中并没有区分国资企业和民资企业,而是统一按照企业角色进行规定和管理。

  “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等市场力量是符合当下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国情的,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储备的效率。”曹和平说道。

  “征求意见稿”规定,企业义务储备石油所有权属于出资企业,实行最低库存管理。企业义务储备所需建设资金、石油采购资金和运行管理费用由企业承担。

  中国获得大量原油

  6月2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召开第169次原油产量会议。经过近4个小时的会议,欧佩克成员国未能就原油产量限额达成一致。这是继去年冬天会议以来该组织再次未能设定原油产量限额。

  自2014年年中,受供需和国际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从每桶100美元以上一路下滑到不久前的40美元左右。

  “以沙特为首的海湾产油国在欧佩克内处于主导地位,而较为激进的委内瑞拉、伊朗、阿尔及利亚等国处于外围地位,双方的利益诉求与政策取向经常南辕北辙。在目前的世界经济下行与低油价时期,谁也不愿意率先和实质性减产以防丧失市场份额。因此,虽然面临着持续低油价这一共同而巨大的压力,但欧佩克却始终难以达成一致决议,任由油价随波逐流。”关于这一年多国际油价的走势和欧佩克组织内部的纷争,邹志强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目前,中国对这些欧佩克国家的所欠的贷款没有选择货币支付,而是选择了大宗商品实物支付,例如石油、铜或黄金。

  以安哥拉为例:作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安哥拉自2010年以来向中国借贷了250亿美元的债务,包括去年12月一笔50亿美元的贷款。这意味着安哥拉今年全年的原油产出需要被用来偿还贷款。

  而近期国内动荡的委内瑞拉,自2007年以来,通过石油换贷款计划,委内瑞拉获得了中国500亿美元的贷款,包括去年9月的一笔50亿美元贷款。这些贷款的细节没有公布,但是巴克莱分析师预测,今年委内瑞拉需要偿还70亿美元,需要用80万-230万桶100美元的石油来还贷。然而油价的下跌让委内瑞拉需要用更多的石油来偿还贷款。

  作为欧佩克最小成员国的厄瓜多尔,其国家石油公司2009-2015年间从中国和泰国公司借贷了80亿美元,将以石油偿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3、4月份,我国原油进口量都超过了3000万吨,大批满载原油的轮船停在青岛港等待运往各大地方性炼油厂,来自中东、南美、俄罗斯的石油商人纷纷来到中国争抢市场。201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1亿吨,2015年达到3.35亿吨,而今年前4个月,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24亿吨。可就在2015年比2014年多进口2500万吨原油的同时,进口总值却只有8300多亿元,与2014年的1.4万亿元相比,相当于节约了5700亿元,降幅达到了40%。

  “低油价对于作为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国来说总体上是一个利好消息,借此机会大幅增加石油进口与储备是必然和必要的举措。考虑到中国的能源需求庞大,长期来看国际油价依然会出现上涨趋势,在低油价时代增加储备对于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石油储备能力建设等具有积极作用。”对于中国当下的当量购置储存海外原油,邹志强给出了积极的分析评价。

  曹和平也从产业结构的分析角度表达了相近的观点:“新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不可逆的,但现在中国能源产业格局仍然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传统能源产业为主。囿于技术的原因,光伏、风能等联网输电还不具备稳定性,所以,低价原油备仓是一个正确的决策。”

  而根据《央广新闻》的最新报道,6月3日,中国石化茂名石化一号常减压蒸馏装置已于5月30日开始加工处理美国美湾原油,这是中国石化首次加工美国原油,也是美国解除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后首次出口原油至中国。这表示我国的原油进口来源进一步丰富,国际原油市场更加重视中国的能源市场的购置能力。(特约记者 邓艳任)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声明
①本网刊载的所有内容,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若本网转载相关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立即处理。
③本网登载此内容是为了传递更多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相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分享到 
来源:时代周报 时间:2016年6月7日 浏览1033次
  延伸阅读
 
 
 
 
 
 
 
 
 
 
 
 
 
 
 
 
 
 
 
 
图片   ...更多
龍耀中国 福在舍得
腾龙迎福 华彩东方 舍
龙年品沱牌 万家春意浓
全球首艘LNG双燃料油轮
全球整体制造最长塔器装船
中天合创叉车安全预警系统
中国海上首个热采油田累产
中国石化海南炼化百万吨乙
 【媒体】热点关注  
【经济日报】全球能源转型特征与中国的选择
中国青年报:地方国企改革的“首旅探索”
【人民政协报】国资国企改革的新路径
【经济日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
媒体:易捷难撑中石化非油业务大旗
【经济日报】中国制造加速重塑新优势 以新姿态
【经济日报】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企—国企改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走得稳”有数为证
评论员文章:发动科技创新强大引擎
【光明日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初见成效
 【媒体】排行榜  
1
 《国际石油经济》:2017年全球油气资源
2
 【石油壹号网】从OSRW看中国溢油应急行
3
 【中国经济导报】惠州市大亚湾区上半年石化
4
 【经济日报】2016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报告
5
 【经济日报】国企改革关键在激发活力
6
 【人民政协报】国资国企改革的新路径
7
 【经济日报】全球能源转型特征与中国的选择
8
 评论员文章:发动科技创新强大引擎
9
 【工人日报】中石油2015年社会公益投入
10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走得稳”有数为证
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招聘人才  |  法律声明  |  付款办法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石油化工产业协作联盟网 COPYRIGHT @ 2016-2024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666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信息资讯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京ICP备16006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