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屋顶的瓦会发电,建筑上的砖、玻璃也可发电;而在野外,背包客的包、PAD支架、户外垫子也可发电,可供旅行之需。21日在昆明举行的2019年东亚峰会
新能源论坛上,一场小型的光伏产品和移动能源展览,吸引了来自美国、新西兰、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越南、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中国东盟中心、中科院曼谷中心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的目光。
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南太平洋岛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相继成立,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老挝等国建起了科技示范园,推动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区域科技信息中心、区域现代农业研发储备中心、区域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国际技术转移基地和科技人员交流与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云南省科技厅厅长董保同说。
第十三届东亚峰会提出,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合作,各方应继续推进能源与环保、教育、金融、公共卫生、灾害管理、东盟互联互通等6个重点领域合作,中方将继续举办
新能源等领域研讨会,促进地区平衡普惠发展。
“当前,东亚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排放增速最快的地区。据统计,东盟十国能源需求在过去的17年里增长了73%,预计未来25年仍将保持年均2%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1%的全球平均水平。”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阮湘平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能源问题,并将发展
新能源与
可再生能源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当前,以高效、清洁、多元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进程正加快推进。
目前,我国核电技术已逐步走向世界前列,已具备成熟的大型水电设计、施工和管理运行能力,已掌握可燃冰试采核心技术;风电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低风速风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光伏电池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造了晶硅等新型电池技术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发电全产业链,光伏组件产量连续多年全球总产量第一。
但化石能源仍然是目前东盟国家最主要的来源,在能源需求中的占比超过70%。“为促进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我国与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能源署、国际
可再生能源机构、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机制等多个国际组织和平台在环境能源可持续发展领域保持着密切合作。”阮湘平说,为提升
可再生能源与
新能源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水平,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
可再生能源与
新能源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双边国际合作。
为更好地推动东亚峰会各国的
新能源科技创新开放合作,阮湘平在论坛上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框架下,继续共同支持东亚峰会各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共同体;二是此前中国科技部与有关各方共同发起了“创新之路”合作倡议,中方愿在
新能源领域继续积极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四项举措;三是结合云南在绿色能源、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成效,希望进一步发挥云南作为东亚峰会
新能源论坛东道主的作用,推动东亚峰会各国在
新能源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我们愿与东亚各国共同把握‘一带一路’的机遇,围绕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关切,重点在
新能源领域不断提升科技合作水平,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共同推进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阮湘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