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高向东 通讯员马腾)8月1日,借助注气综合调理,
塔里木油田东河1-10H井恢复体能,从日产2吨油的“病秧子”变身“壮劳力”,日产油58吨,日产气4.4万立方米。如今,在
东河油田,像东河1-10H井由机采再转自喷“逆生长”的井有7口。
东河1-10H井所在的东河1石炭系油藏于1990年投入开发,历经28年开采,已整体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采油从“挑肥”到“拣瘦”,现在到了“啃骨头”的艰难阶段。
要从“硬骨头”中啃出效益,必须回答每一口老井和每一吨产量中哪些有效益,哪些没效益的问题。
由于地层能量下降,东河1-10H井是2014年机采投产生产,日产油15吨。2017年,由于“体力不支”,改为井电泵生产,因地层供液不足,频繁出现欠载停机,日产油仅2吨。这对于走“稀井高产”之路的
塔里木油田,无疑是无效井。对于这样的低效井,简单地一关了之,会不会扼杀油井潜力?生产会不会陷入“越产越亏”的怪圈?
通过对2018年度已开发油田2005口评价单井开展效益评价,评价出效益一类井、效益二类井、效益三类井、边际效益井、无效井共5类。同时,经摸排,吨油操作成本高于原油油价的区块有25个,主要分布在轮南油田、东河和塔中4等老油气田。
对效益“筛”出的259口无效井开展地层对比、产状分析,并对停产前的生产情况“回头看”,分析评价潜力,让从中优选出一批风险小、经济效益好的单井进行措施作业。
地层无力就需要充实地层能量。有的地层能量充足,只是由于井筒结蜡,需要通井解堵。对长停低效井需要分类甄别,既找准根源,又明确潜力。
从2018年6月份开始,
塔里木油田开展老油气田综合治理活动,36个地质研究专家组和6个采油气工艺技术支持小组,按照“四清楚、一具体”总要求,针对36个综合治理区块的1900余口老井,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从地质到工程、从地下到地面,全方位、常态化开展地下复诊和低效井躺井的“救治”工作,旨在把无效变成有效,把有效变成高效。
在老井综合治理的“回马枪”中,综合治理小组成员们,多次跑现场看压力、录数据,分析该井注气已受效,初步诊断作业过程中储层受到污染导致低效,从地下、井筒、地面、井史等多方面入手,开出通过酸化作业的治理良方。
2018年7月20日,东河1-10H井经酸化打通了油气渗流通道,获得了日产原油105吨的高产。
高产不一定高效,高产稳产才是高效。老井治理不是“就病治病”,而是对油藏和区块进行“复合疗法”,让每一滴油富有“含金量”。
老井治理“回马枪”,不仅“挑出”了东河1-10H井这样的低效井,还“挑开”了
东河油田注气驱油新局面。
对于东河1-10H井来,酸化压裂疏通了高产的经脉,有效注气增添了自喷的“底气”。针对油气藏像倒扣的盆子,在高部位“盆底”注气,在中下部位“盆沿”采油,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今,从东河1-10H井从机采转自喷,东河1-H2井由电泵转自喷等,已陆续有7口油井“逆生长”,喷出了高产油、也喷出效益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