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们不努力!
中国的原油资源禀赋及当前油价在中低档徘徊的形势,决定了我国原油产量要有效益、可持续地维持在2亿吨并不是一件易事。战术有穷时,战略来接替。
我们的油气还够吗
不是不够努力,因为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油气资源战术性增产已经不再有显著的客观效果。
○文/本刊记者 于 洋
在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加大油气
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指示之后,三桶油纷纷表示,要始终坚持把
勘探开发放在公司重中之重和压舱石的位置。
之后各种鼓励油气
勘探开发的政策也纷纷出台。
今年3月两会期间,发改委提请全国人大审查《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指出,今年拟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准入限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油气勘查开采力度。
仅仅过去了一个月,就有相应的《指导意见》新鲜出炉。4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将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完善竞争出让方式和程序,制定实施更为严格的区块退出管理办法和更为便捷合理的区块流转管理办法。
5月,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大力提升油气
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的电视电话会议。
效果如何?
5月27日,国家自然资源部官网发布了2019年1季度自然部评审备案矿产资源储量成果信息情况,共计41份储量报告,其中天然气查明资源储量为2992.23亿立方米,石油查明资源储量12184.05万吨(这份报告不包括海上油气田资源)。对比2018年一季度发布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今年一季度石油和天然气查明储量均有下降。
5月份,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甚至发出警告,“做好短期石油
断供准备”。
是危言耸听吗?
产量增幅与消费量增幅差距拉大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开信息,2019年1-4月,我国完成原油产量6294万吨,天然气产量578.8亿立方米,同比均有增长。其中,1-2月生产原油3069万吨,同比增长0.5%;3月生产原油1654万吨,同比增长2.1%,4月生产原油1571万吨,同比增长0.6%。1-2月生产天然气286.8亿立方米,同比增9.2%;3月生产天然气151亿立方米,同比增9.8%;4月生产天然气141亿立方米,同比增7.9%。
值得关注的是,前4个月我国油气产量增长的幅度,仍赶不上消费量的增长。以4月为例,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594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4%;原油产量1571万吨,同比增长仅为0.6%。1月份的天然气,由于冬季供暖等原因,表观消费量2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1%,而产量仅153亿立方米。
快速增长的消费量和产量增长之间拉开差距,这决定了今年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19年1-5月原油、天然气进口同比分别增长7.7%、13.4%,而1-2月原油同比减产4.5%、天然气同比仅增产9.2%。前4个月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量也在增加。原油进口增长较快:1月份和2月份分别进口4260万吨和3923万吨,增长5.1%和21.6%,3月进口量降至3934万吨,同比增0.4%,增幅放缓;4月进口量回升至4373万吨,同比增10.8%。
“压力很大”
我国实现原油年产量2亿吨难吗?从国家统计局近几年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2010年到2015年原油年产量一直在2亿吨之上。但是在2016年,我国原油产量下降了6.9%,降到2亿吨之下(19969万吨),2017年我国原油产量19151万吨,比上年下降4.1%,2018年原油产量18911万吨(或每日约380万桶,为2007年以来最低),比2017年下降1.3%。
“低油价以来,
勘探开发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但是压力还是不小。我们油田不像西部的油田区块内的油田正处在青壮年事情,现在东部老油田基本上都处在开发的后期,有的采油厂基本上成了‘采水厂’,含水量有的区块可以达到95%以上。每天一睁眼就要算账,如何上措施稳产同时还要有效益。”东部一油田的生产经营部负责人张晓说。89年石油技校毕业后的他跟随父亲的步伐进入油田工作,从一线干起。油田对于他来说,不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一生奋斗的事业。
低油价以来,各个油田都在开始算效益账,张晓所在部门每天都要与油田的财务部门进行对接,“精打细算”着这个老油田的支出开销,并争取让每一笔支出都能见到效益。精细化工作让本来就工作量不少的张晓又多出了一部分,“我现在都没有休假的念头,事情太多了。”
同样把采油当作自己事业追求的还有距离张晓几千公里之外的朱福之。他处在让张晓羡慕的西部油田。对于他来说,虽然所处的油田正处在开发的高峰期,但是他面临的“压力也不小”。
朱福之所在的油田是上产的主力区,“国家对总部有储量、产量的具体的要求,总部对我们油田也有具体的储量、产量要求。我们既要稳住当前的原油产量,又要寻找新的区块来弥补原来产量出现的自然递减。像我们产量这么大的一个油田,维持住既有产量再保证有所上产真的是很不容易。在低油价下,当前我们国内的这种资源禀赋下,想要实现效益和产量同步增长更不容易。”
朱福之的话道出了我国在原油上产面临的一个客观因素,这也是他们压力的根源。的确,我国的石油资源禀赋情况让各油田肩上的上产担子并不轻松。根据国土资源部最近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目前我国油气资源中80%为低品位类型。其中,超过35%的剩余石油资源分布在低渗储层,25%为致密油和稠油;超过35%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在低渗储层,25%为致密气。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中国的资源禀赋是影响加大上游
勘探开发的一个客观因素。”能源战略专家田磊说。
“我们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资源瓶颈问题。有了阵地才可以上产、建产。手中无粮,做不成饭。资源是基础。”华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主任张文洪说。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26.3亿吨。这样的数字,在世界上排名第十三位。
如果单纯从数量上来看,中国石油储量并不算少。但放在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有近14亿人口,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就这个量就变得很少了。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原油的需求也开始递增,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之后,今年又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但是随着我国高品质资源逐步开采消耗,剩余的常规油气资源品质整体降低。而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8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首破6亿吨,达到6.25亿吨,同比增加0.41亿吨,增速为7%。每天384.6万桶的石油产量无法满足国内1280万桶/日的消费量,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
有钱了,投资也得谨慎
2014年7月以来,油价长期低位运行导致石油行业投资收益水平大幅下降,削减投资成为应对低迷油价的最主要手段。我国也不例外。
2018年7月,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情况通报(2017年度)》。根据《通报》,2017年中国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77亿吨。不过让人紧迫的是,这一数据创了10年来的最低点,同2012年相比降低了近42%之多。近一步看,该年新增探明石油经济可采能储量1.18亿吨,而同期产量为1.81亿吨,前者仅为后者的65.2%,即“存粮入不敷出”。
“随着资源品位的降低,或者是‘好’区块的越来越少,生产同样产量的石油、天然气,我们需要的投资和成本是递增的。”能源战略专家冯保国说,“更何况
勘探开发一个新区块前期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
勘探开发成本本来就比较高的国内石油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不利于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果“有人”给出这一笔钱呢?
一位老油田的开发负责人说:“以前没有效益考核体系下,大家都会争着要投资。现在在效益的考核体制下,我们要拿一笔投资首先得算算我们是不是要得起。”他为我们算了一笔效益账:假设国家要拿出10亿元的投资给企业用于
勘探开发,规定企业在接下来的5年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在今后的5年中,我们拿到的这10亿元将会以每年2亿元的成本摊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里。假设我们企业的利润每年维持在2亿元的水平,拿到投资后的第二年我们企业的利润就会变为0。为什么?因为今年有2亿元成本转嫁到生产经营的成本去了,互相抵消了。“在盈利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谁还敢贸然去拿这笔钱?为了保证有效益,企业可能会宁愿不投资。”这位负责人说。
“当然这其中有低油价的因素。但是相比之前,这几年我们在上游
勘探开发方面确实比较谨慎。”业内一专家说,“从企业角度讲,投资勘探可能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勘探方面没有稳定持续的投资,就很难发现一些大的突破。”该专家说。从国际上看,低油价时期,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国际石油巨头都保持了相对固定的勘探投入比例,确保了其储采比基本稳定,近五年来普遍维持在2012年至2018年左右,这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我国部分石油公司同期对上游勘探投入保障不足,导致公司油气资源储采比连年下降,近两年甚至不足国际石油巨头的一半,上游板块未来发展前景及盈利潜力堪忧。”业内一位专家说,“如何处理好企业效益与
勘探开发的投入是当务之急。”
资金与效益的压力曾经压得上游勘探“喘”不过气来,但是这种状况正在变化。
针对这种情况,2019年伊始,“三桶油”召开的工作会议中特别提出要加大上游风险勘探的投入,并将这部分投入不计入企业的成本中。中国石油风险勘探投资规模从10亿元增至50亿元;中国石化集团副总经理马永生在两会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加大油气
勘探开发的整体投入,特别是针对一些战略性、长远性的重点探区和领域,风险勘探投入增加两到三倍。同时加大难动用储量开发的投入,并延长一些重点项目运作周期,进一步提高资源动用程度;中海油2019年计划投资120亿元于国内勘探业务,相较于2018年提高了1/5。以大中型油气田勘探为重点,油气并举,加大天然气勘探力度,加大新区和新层系的风险勘探投入。
长庆油田
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罗安湘主任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在“忙并快乐着”。“今年我们一下子要打将近30口水平井,这30口井都是新领域提产提效技术探索井,像别的油田一年也打不了几口这种井。水平井比直井复杂多了,对每个目的层我们都要做精细的分析,跟踪数据,工作量很大。”罗安湘说。他所在的长庆油田近几年大力实施“集中勘探、风险勘探、精细勘探、综合勘探”,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增储。“无论油价是涨还是跌,我们整个效益勘探思路没有变。”
辽河油田则立足控制储量升级评价,安排实施评价井19口,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00万吨。“在老区滚动勘探方面,突出富油区带整体再评价,安排实施滚动探井10口,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0万吨。”辽河油田公司开发部主任于天忠说。
破瓶颈,还有一段路要走
勘探开发不是舍得花钱就一定能发现储量的。
勘探开发对技术有着较高的依赖性,新的技术才能带来新的发现。我们要想在更深的地质层位上有新发现,就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基础性研究的突破。 “现在国内企业搞的大多数是改进型和应用型的研究,而真正实现大的油气发现还得需要基础性研究的突破,基础性研究的贡献比较大。”冯保国补充说,“我们的储量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地质条件要比美国差,技术难度更高,要在我们的大地上发现更多的储量,把这些储量采出来变成产量,技术攻关和技术研发的力度要更大才行。国内能源企业,特别是油气企业确实要加大投入,加大工作力度,加大技术开发,科技非常重要且作用巨大。”
幸运的是,企业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塔里木盆地风险探井中秋1井实现重大突破,发现了秋里塔格新的含气构造带,揭开一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的神秘面纱;四川盆地风险探井永探1井取得重要发现,揭示了一个全新的火山岩含气层系,开辟了勘探新领域,有望成为四川盆地新的增储上产领域。
2月27日,大港油田页岩油水平井官东1701H井、官东1702H井已自喷超260天,实现原油日产稳定在20~30立方米。官东地区已形成亿吨级增储战场,标志着我国在渤海湾盆地率先实现陆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
这些0的突破背后是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攻关。“现在我们离把油‘吃干榨净’还差着远呢。人们对地下情况的认识太局限了。”中石化
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工程师张抗说,“国内的资源还是有基础,有发展空间的。我们常规油气探明率都很低,采收率也很低,利用率也很低。油气都处在勘探的初期或者中期,像美国常规油气开采已经到了后期。我们非常规才刚刚起步,所以国内
勘探开发还有空间。这就要加大
勘探开发的力度。”
形势逼着企业不敢停下核心技术创新的步伐。中石化提出2018年到2020年要把成本从67.9美元/桶降低到50美元/桶。“前两年我们的企业经营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实现这些目标的前两年正值低油价时期,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折耗。虽然这是国际通用的做法,根据中国石化发展目标,至2020年完全成本降至50美元每桶,仅靠加强管理降低折耗难度太大。”业内一位专家说。
“我们在非常规方面的
勘探开发还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对深层油气的
勘探开发还未形成系统的工艺,我们在深海
勘探开发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需要我们探索的领域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做的基础性研究远远不止现在这些。”该专家说。
敏感的生态红线
除了资金与技术外,各个油田还面临着敏感的生态红线这座大山。
西部是上产的主力区域,也是生态环保的敏感区域。2018年,西北油田共完成了31口油气井封井、复垦工作,拆除清退5座已建地面集输站场,清退58条143.62公里管道,共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退出塔里木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今年,中国石化西北油田计划投入1亿元实施“退井还林”,在新疆塔里木河上游湿地缓冲区封停34口油气井、拆除5座地面集输站、清扫封堵220公里管道。
清退关停31口油井,减少效益过亿元。这对于正处油价寒冬期刚刚成功扭亏的西北油田而言,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不止西北油田。大港油田根据国家对环境敏感区域的环保规定,制定了北大港湿地保护区、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等5个环境敏感区的油气开发生产退出方案;胜利油田在2017年接到了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整改意见后,也制定了相应的方案,退出位于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300处生产设施。这300处生产设施包括胜利油田最大的海油陆采单体人工岛老168平台的67口井和垦东12、垦东701海油陆采平台的154口油水井。
陆续退出环保敏感区让本来手中就“少粮”的油田更加“捉襟见肘”。不久前,多个部委联合开展了油气田企业调研,此次调研的目标是摸查油气田生产面临的生态环保问题。有专家表示, “有一部分老区和新上区块,是处在环境敏感区的。想把产量稳住甚至上产都是寄希望于新区块的。但是这些新区块跟各种各样的环保区有一定的重叠性。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会成为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现在对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视的。”
在张文洪所在的华北油气分公司不仅面临着生态环保红线对产量的影响问题,还面临着矿权重叠的问题。“我们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环保敏感区设立的比较多。这就导致有一些资源难以动用。不仅如此,我们的有些区块与煤矿重合,这部分重叠的面积还比较大。”近期,他正在准备去北京汇报的资料,初步统计显示重叠区块“大约涉及将近6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能。”
情况已不允许中国的石油人再有迟疑。“华为有鸿蒙系统‘备胎’,中国油气勘探的备胎在哪里呢?我们石油的一个车轮已经开始磨损,天然气的也岌岌可危,必须快速找到油气资源接替的‘备胎’。战术性的增产已经不再有客观的效果,必须拉开第三次油气勘探战略性接替的大幕。”张抗说。